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取消關注每到周末,打開電視,拿起遙控器,選臺選臺,又見《王牌對王牌》,傳來陣陣歡聲笑語。賈玲和沈騰作為“王牌對王牌”第六季的帶領人,真是給大家帶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快樂。
不難發現,賈玲已胖到了巔峰,沈騰也是胖到了一定高度。有句話叫“近賈玲者紅,近賈玲者胖”,沈騰在慢慢被同化。
2019年→2021年,賈玲和沈騰不僅腰身圓潤,臉也圓潤了不少/圖源:視頻截圖
“近賈玲者紅,近賈玲者胖”,真的會“近胖者胖”?
發表于《美國醫學雜志(JAMA Pediatrics)》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證實了“近胖者胖”的這個說法:在胖人多的地方居住,變胖的風險會明顯增加。
一個人是否肥胖與居住的地方有關/圖源:研究報告截圖
該研究招募了主要駐扎在美國大陸12個軍事基地的美國陸軍士兵的家屬,共1519個現役軍人家庭,包括1314名成年人(其中740名為父親,占56%)和1111名兒童(其中576名為男孩,占52%),這個樣本的種族占比分別為,白人占40%,黑人占22%,西班牙人占24%,其他種族占14%。
這些軍人家庭被分配不同肥胖率的地區,與該地區的人共同生活24個月。研究結果發現,駐扎到肥胖率比較高的區域的家庭,要比駐扎到肥胖率低的區域者,明顯增加了超重或肥胖的風險。
研究報告數據顯示,“近胖者胖”真實存在:搬到肥胖率較高的地區的軍人家庭,其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風險增加了25%,而兒童超重或肥胖風險也增加了19%。
為什么會“近胖者胖”?
一個人肥胖與否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遺傳、生活環境和個人生活習慣為主要影響因素。
生活在胖人多的地方,常常會隨著那些讓人發胖的生活方式生活:
比如,你經常坐著不動;
比如,你會跟著身邊的朋友去吃高熱量、不健康等食品。
Nature Human Behaviour的一項研究指出:你飲食選擇是否健康,部分程度由身邊的朋友決定。
你飲食選擇是否健康,部分程度由身邊的朋友決定/圖源:研究報告截圖
這項研究是基于6000名MGH員工,使用自助餐廳(近300萬次)用餐記錄發現:即使只是點頭之交,一個人的飲食選擇也會受到共同就餐者的影響。該研究說明,人們的社會關系和體重增加、飲酒量和飲食習慣有關,從而為肥胖的社會性給出了解釋。
研究人員通過調查兩個人(朋友)之間購買食物的間隔時間、兩個人(朋友)在幾周內同時進食的頻率以及兩個人(朋友)是否在同一時間去了不同的餐廳推斷出參與者的社交網絡。
該研究發現:處于同一社交網絡的人購買食物的相似度始終高于無關的人。
為什么有社交關系的人會選擇類似的食物?
我們會改變自己的一些行為,來鞏固與社交圈中某些人的關系。當我們和身邊的同伴一起進餐時,看到和自己一起吃飯的朋友選擇和自己相反的健康食物,會與內心對自我的認知產生一定的沖突,這種沖突會促使自己改變原定的選擇。
那么,當我們身邊有個胖友在旁時,該如何預防肥胖、形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該研究給予了我們啟迪:
我們可以說服身邊的胖友采取和自己相同的健康生活習慣,并不定期的給朋友推送健康相關的飲食資訊。和胖友一起就餐時,我們應盡量選擇沙拉或其他健康食品,芝士漢堡那類型的食物能免就免,通過我們的健康選擇去影響一同就餐的朋友。
參考資料:
1.DatarA,Nicosia N. Association of Exposure to Communities With Higher Ratios of Obesitywith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 Parentsand Children. JAMA Pediatr. 2018 Jan 22.
2.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1/04/210422150341.htm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2-021-01103-x
4.AshleshaDatar et al. Association of Exposure to Communities With Higher Ratios ofObesity with Increased Body Mass Index and Risk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AmongParents and Children,JAMA Pediatrics(2018).DOI: 10.1001/jamapediatrics.2017.4882